仁愛為本,博愛為航,一路播種,守護花開。她時刻踐行著“有溫度有情懷”的教育理念,扎根農(nóng)村教育24載,先后榮獲“棗莊市骨干教師”“棗莊市愛心媽媽”“薛城區(qū)第四批名師”“薛城區(qū)首屆感動學生十佳教師”等榮譽稱號,她就是薛城區(qū)人大代表、沙溝鎮(zhèn)巖湖小學校長孫晉玲。
幫助特困家庭 種下美好希望
孔子曰:仁者,愛人也。作為人大代表,她說:“博愛是為師之本。”每個學期開學的第一個任務,便是走訪學校的貧困兒童家庭、留守兒童家庭,了解孩子的生活情況。
小旭是建檔立卡兒童,哥哥患有腦癱,癲癇等多重疾病,不能自理,8歲的時候孩子媽媽去世,讓原本可以外出打工維持生活的父親必須在家照顧坐在輪椅上的兒子。生活更加舉步維艱。了解情況后,她立即對小旭進行資助,孩子的作業(yè)本費、校服費、資料費、以及課后服務費用全免,一年兩節(jié)期間入戶送去米、面、油和孩子冬季御寒的衣服。為保證孩子疫情期間學習,親自到家里指導網(wǎng)絡課堂的使用,每天和孩子電話交流居家學習狀態(tài)。為了給這個家庭提供更多幫助,她找到棗莊義工聯(lián)盟分會龍克海會長每月捐助300元的助學金。從2018年到2023年,對小旭同學5年幫扶從未間斷。物質(zhì)上的幫助,精神上的鼓勵,讓小旭性格越來越活潑開朗,成為學校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并榮獲棗莊市優(yōu)秀留守兒童。2019年孫晉玲榮獲棗莊市愛心媽媽,2022年被評為“薛城好人”。
帶動愛心團隊 點燃幫扶星光
巖湖小學單親、貧困、留守兒童特別多,孫晉玲感到只靠個人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于是,她利用人大代表和巖湖小學校長身份,發(fā)動學校教育干部和班主任一起,組成愛心團隊。
紅紅(化名)由于多重殘疾不能上學,智力一級殘疾,特教學校不愿接收,可是孩子渴望的眼神時刻縈繞在她的腦海里。于是她立即開展“送教上門”動員會,將心比心動員老師感受家長、孩子對學校幫扶的渴望,得到全體教師積極響應,20位教師在她的帶領下開展長達5年一周兩次的“送教上門”活動。無論刮風還是下雨,無論烈日炎炎還是大雪紛飛,根據(jù)學校編排時間和課程,準時入戶教學,更帶給這個家庭最真摯的溫暖。
為更好服務駐地“孤貧留守兒童”,去年4月孫晉玲在薛城區(qū)人大常委會指導下,成立薛城區(qū)人大代表“石榴花開”工作室,積極參加薛城區(qū)“孤困兒童志愿服務團”,用愛心之舉帶給孤困家庭更多溫暖和關愛,也讓孩子們學會“感受愛、接納愛、分享愛、傳承愛”,感受到生活時(石)光可愛,留(榴)住人生中的美好幸福。
愛心研學助力 關注精神需求
“老師,我們真的可以去臨山演出嗎?我還是第一次去臨山公園呢!”2019年,孫晉玲帶著幾個留守孩子精心編排的《快樂留守娃》節(jié)目,深深觸動薛城區(qū)教體局評委們,被推薦參加“臨山消夏晚會演出”。孩子們充滿期待,興奮極了。為了節(jié)目的演出效果和節(jié)目演出后的慶賀,她自掏腰包購買了一個大大的蛋糕,端著蛋糕的孩子們久久不愿意吃,送到老師面前,感激地說:“老師,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次演出帶給我的快樂!”
這次活動,也深深觸動孫晉玲代表的內(nèi)心,面對這群留守兒童,她說“作為孩子們的老師,我需要為他們做的還應該很多很多?!弊源艘院螅е⒆尤パ袑W,走出學校和家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紤]孩子們的家庭情況,他們的研學活動全部免費。孫晉玲先后六次自己親自開車帶著孩子們到附近的“小營十里灣研學社”“周營白樓灣運河支隊紀念館”“鐵道游擊隊紀念館”“石榴汁加工廠”開展研學活動。為拓寬孩子們視野,她聯(lián)系棗莊市科技館、棗莊學院,終于實現(xiàn)120個孩子去那里研學的愿望。
圍繞關愛目標 開展特色幫扶
立足學校實際,結(jié)合辦學理念,她為學校量身打造“榴娃根基教育”辦學特色。作為學校特色發(fā)展總設計師,她利用四年時間,實施“榴娃根基教育四步走”發(fā)展規(guī)劃,召集學校教導處、德育處和有熱情,有特長的教師,共同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目前學?!坝⑿酃适虏假N畫”“紅色剪紙藝術”“紅色研學”“榴娃隊報”等社團活動豐富多彩;“四部閱讀法”“課后服務紅色文化+”等課堂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實現(xiàn)“特殊群體學生關愛和社團活動相融合”“人大代表工作室工作內(nèi)容與學校特色發(fā)展相融合”“課后服務與紅色教育相融合”“校園活動與五育并舉相融合”,不僅照亮學校特色發(fā)展之路,也讓這些留守兒童在人大代表的守護下留住童年美好時光。
熱愛可抵歲月情長。正是由于對農(nóng)村教育的熾熱情感,在孫晉玲的帶領下,全體師生攜手奮斗,沙溝鎮(zhèn)巖湖小學通過5年時間實現(xiàn)從外部環(huán)境到內(nèi)涵發(fā)展綜合提升,巖湖小學從一所默默無名的村小成長為“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農(nóng)村特色窗口學校,漸漸走進教育同仁們的視野和老百姓們的心坎里。
(薛城人大)